编前案: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设立于1992年,是山东省创办最早的“美术学”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新文科理念为主导,服务新时代美术事业发展,依托美术学院培养高水平美术理论人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积极打造国内一流美术学专业。
“美术批评方法与实践”是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任课教师沈颖教授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旨在为学生们的美术批评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让批评更具有批判性、审美性和学科性。2025-08-04,山东艺术学院23级美术史论系的41名本科生带着课程任务走进了山东美术馆。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主题为“人智时代”,旨在探讨新技术对当下艺术实践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展出作品类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大地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
论阳新“永远”系列中的物质诗学
——以《永远-6号》为中心
作者:山东艺术学院23级本科生张惠雅
指导教师:沈颖
在当代装置艺术与雕塑的交叉地带,阳新的“永远”系列雕塑作品如同不断生长的晶体结构,以其独特的物质性叙事悄然重构着人们对时空维度的感知认知框架。本文将从作者创作观念、“永远-6号”的本体解析以及“永远”系列作品的互文网络三个维度,揭示阳新作品中的物质诗学。当雕塑刀尖触碰到青岩的瞬间,时间开始以两种相位的节律同时震颤。在雕塑家阳新的“量子化物质剧场”里,“永远-6号”如多维时空叠加态,将理论化为可触物质。这位跨界雕塑家,用多年打造的“永远”系列,既解构雕塑本体,又质询数字时代存在本质。当传统雕塑还在对抗重力,阳新已带我们穿越物质屏障,在微观结构中见证永恒的自我更新。
一、凿刻时空的炼金术士:阳新的创作观
阳新,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家,作为数字时代物质诗学的开拓者,他以“永远”系列重构雕塑的时空语法,将传统手工雕刻、石质研究与生态哲学融入作品,形成了个人特点显著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阳新生长于湖南衡阳的一个小山村,祖辈都是木匠,锯木料、刨木头的声音和洗不去的木料漆料味道构成了他童年记忆中深刻的背景音。[1]那“吱呀吱呀”的声响,如同时间的低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工艺美学的最初感知。爱好使然,阳新从2013年开始研究古代造像,2020年开始从事雕塑创作,这一年,对阳新而言,既是时间的沉淀,也是艺术生命的觉醒。此后,阳新去曲阳学习传统雕刻,这不仅为他的雕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使他对石雕有了更深的认识。
图 1阳新在济南工作室
阳新作为一个佛造像研究者,他对于修行的认知决定了他在雕塑创作中的上限,在他看来,佛造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行的方式。每一尊佛像都蕴含着佛法的智慧和慈悲,雕刻佛衣、佛头的过程就是一场与佛对话、与自我对话的心灵之旅。在创作中,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双手,将佛法的精神融入到每一刀、每一凿之中,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永远”系列中,阳新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探讨了时间与空间、永恒与瞬息的关系。他的作品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也有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他以石为媒介,传达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自然生态的敬畏。
二、《永远-6号》的本体解剖:物质诗学的量子演绎
阳新的“永远-6号”是从永远系列中挑选的一件青石材质的雕塑作品,这件尺寸为30*30*180的作品不仅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体现出作者对时间与空间的深刻理解。
图 2阳新 永远-6号 青石
这个系列的作品几乎都是堆叠而成的雕塑形态,由多节石块叠加垒砌,每一节既是一个独立形态,又保持了一个统一的外在形象。作者将路边随处可见的被风化被腐蚀的自然石块作为创作的原始载体,将带有孔洞的石头看作宇宙形态的外显,通过佛塔的形式感,构建出一个没有终点的塔型雕塑。这些看似平凡的石头,在他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与3D艺术家Clinton Jones发起的第八届全球渲染大赛《无尽天梯》中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在探讨无限时空的主题,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时空的认知与遐想。从阳新的实体雕塑,到大赛中的动画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触动着观者的心灵,引发着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深刻思考。正如渲染大赛所展现的那样,无论是实体的雕塑还是虚拟的动画,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触动人心,引领我们超越现实的师傅,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想象空间。阳新的“永远-6号”只是这样一件作品,他以静默而坚韧的姿态,诉说着关于时间、空间与人类文明的永恒故事,邀请每一位观者共同踏上这场心灵的探索之旅。
图 3第八届全球渲染大赛优秀作品
最终,当我们站在“永远-6号”面前,不仅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更是在与一位跨越时空的智者对话,感受着他对生命、宇宙以及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对人类智慧与创造了的最高致敬,也是对未来时代无尽想象与探索的鼓舞和启示。
三、系列作品的互文网络:永恒命题的变奏曲
阳新将“永远”系列做成塔型雕塑,他指出:“各个文明都有这种建筑,埃及的方尖碑,北魏时期山西的一些佛塔。我可以强调叠加感,每一节都有一些文明的痕迹,也是多文明相融合的一些概念。”阳新创作的塔型雕塑无疑是将这种形式视为了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具有纪念碑式的隐喻。
3.1 材料演化的时间晶体
阳新在过去的开脸创作初期秉持着让石质与地区样式统一的理念,譬如山西样式用砂岩,青州样式用山东石灰岩,邺城样式用曲阳汉白玉。这一构想从理论层面看,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融合的潜力,试图通过石质这一物质载体,将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以具象形式呈现,使雕塑作品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注脚。
但这样的构想会造成两部分问题,一方面是各地岩石的特性难以满足开凿要求——不同地区的岩石在硬度、纹理、色泽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找到完全契合特定地区样式开凿需求的石材并非易事;另一方面,这种构想容易使作者陷入小框架中——当创作者被限定在特定的石质与地区样式对应关系里,创作思路可能会受到束缚,难以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导致作品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但纵观“永远”系列发展,作者仍采纳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如汉白玉、水晶、杂色石、青石等。可能此时读者会不禁发问阳新在此前的创作中不是推翻了这种呈现方式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一转变看似与开脸创作初期的构想相悖,实则是基于对雕塑创作本质和艺术表达需求的深刻理解。
从客观条件来看,塔型雕塑相较于开脸创作,对石质的要求更低。路边随处可见的风化、腐蚀自然石块都能成为创作载体。这种对石质要求的放宽,为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材料选择空间,避免了因石材限制而导致创作思路狭窄的问题。创作者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上,而不是被石材的特性所左右。
从主观艺术追求来看,阳新创作“永远”系列作品的形式本身蕴含着深刻内涵。这一系列作品旨在通过不同个体汇集成一个统一叙事的概念,不同元素的堆积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叠加。不同材料的选择正是为了实现这一艺术目标。例如,汉白玉的温润洁白可能代表着纯净与永恒,水晶的晶莹剔透可能象征着灵动与神秘,杂色石的斑驳纹理可能蕴含着岁月的沧桑,青石的沉稳质朴可能寓意着坚韧与坚守。这些不同特性的材料相互组合,通过光线在不同材料中不同的折射度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艺术概念,使作品在视觉和内涵上都更加丰富和深刻。
3.2 空间叙事的元素选择
阳新试图用这种格式建构一个天梯一般的精神通道,同时,在雕塑引申出的肉身定位中,他不断重构肉身的时空积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叠压成一个具有精神隐喻的立体形象,他将此种方式称作“多重永远”。[2]塔身上有许多人造的空间和遗迹,既保留了中国传统佛龛造像的传统风格特点,也吸纳了部分古希腊罗马柱式、埃及金字塔等西方古建筑的特征,痛殴这个通道,将多重文化黏连在一起。他借助这一个雕塑作品,既传达了对时间的感悟,又将空间联结在了一起。阳新以现代人的角度,让四维空间中的“时间”触手可及。
图 4阳新 永远-6号局部 青石
因此,阳新的“永远-6号”不仅是一座静默的雕塑,它是跨越时空界限的使者,是链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在这个由 青石堆砌而成的艺术世界里,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对宇宙、时间、文化的深刻洞察与无限遐想。它让我们在凝视中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延展,激发我们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除了对遗迹元素的吸收,创作者还在永远-17号和永远-18号中特别嵌入手工锻造的铁吊锥,以铁丝或铜线悬垂于作品内部。这一设计既呼应了传统工艺的粗粝质感,又通过金属的氧化过程赋予作品动态的生命力——表面斑驳的锈迹与垂坠的线条,成为时间与重力共同书写的视觉诗篇。
图 5阳新 永远-17号 杂色石
阳新在作品的创作中并不排斥机器切割、数字建模、3d打印,但他更喜欢那些铁家伙,生锈的铁凿子、把手已经卷了边的铁刀、并不十分板正的铁钎子,朴实粗陋的造型,憨厚又纯粹。他喜欢那些经由一锤一锤,一刀一刀用心经营出来的物件,带有某种性情的印迹,每一处转折,每一条弧线,每一小片凸凹,毫厘之间有万千魂魄在集散。[3]这种“未完成感”恰似古代工匠在洞窟开凿时留下的凿痕,既是对技艺的致敬,也是对时间维度的显影。铁吊锥的魅力也在于其“不完美”的肌理:手工锻打留下的锤印、氧化腐蚀的金属表面,乃至悬挂时微妙的晃动,共同构建出一种“被时间塑造”的质感。这些元素如同凝固的时空切片,让观者得以窥见物质在重力与时间共同作用下的缓慢蜕变。
“永远”看似是创作了一系列围观的小世界——窟门洒下的阳光让人联想到云冈石窟的千年佛光,而多立克氏石柱缝隙中的光影游戏暗喻古希腊建筑与东方石窟在时间维度上的对话。实则是在方尖碑的几何结构中植入“空间褶皱”,使不同文化符号在垂直与水平维度上交织,将时空压缩在雕塑完成的这一瞬间。
这种创作策略,实质上是对“永恒性”的重塑——通过将瞬间的雕琢动作凝固为永恒,将物理空间压缩为精神场域,阳新让作品成为承载时间与文化的容器。正如铁吊锥的锈迹记录着空气的流动,雕塑的每一处手工痕迹都成为文明对话的密码,等待观者在凝视中解码。
四、永恒作为未完成的进行时
史铁生曾在《我与地坛》中写道:“现在是将来的过去,现在是过去的将来,将来是将来的现在。”这句话恰似一把精妙的钥匙,开启了对时间流转与存在本质的深刻思索之门。时间,这一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维度,它以一种隐秘而强大的力量,塑造着世间万物的形态与意义。过去、现在与未来,并非孤立静止的片段,而是相互交织、彼此渗透的动态整体。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阳新的“永远”系列作品提醒着我们,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表达,更是对人类存在、宇宙奥秘的探索。他的作品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时间、文化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是永恒的,就像他的作品所传达的那样,永恒并非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进行、不断演变的过程。
“永远-6号”作为优秀作品在山东美术馆“人智时代”双年展中被展出,其创作内涵肯定也紧贴展览的核心内涵:双年展探讨新技术对当下艺术实践、社会生活的影响,艺术也是生活图景的一部分,续写着时代的篇章。阳新的作品在技术与人文的交织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以物质为载体,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思考,将时间、空间、文化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艺术世界。
“永远”系列作品,尤其是《永远-6号》,以其独特的物质诗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与哲学殿堂的大门。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跟随阳新的艺术脚步,继续探索永恒的奥秘,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特约编辑:李豆)
什么情况下容易怀孕hcv8jop9ns6r.cn | 什么叫全科医生hcv8jop8ns8r.cn | 卡地亚属于什么档次hcv8jop2ns0r.cn | 胃疼为什么后背也疼hcv7jop5ns4r.cn | 识大体是什么意思hcv8jop3ns0r.cn |
为什么会得淋巴肿瘤hcv9jop3ns8r.cn | 植物是什么hcv8jop6ns1r.cn | 11点多是什么时辰hcv7jop6ns9r.cn | 一什么树hcv8jop8ns7r.cn | 皮肤溃烂用什么药治愈最快hcv9jop1ns9r.cn |
鸡咳嗽吃什么药hcv9jop2ns4r.cn | 甘油三酯什么意思0297y7.com | 员额制是什么意思hcv8jop8ns0r.cn | 腰酸挂什么科hcv8jop8ns2r.cn | 什么的河水填词语hcv7jop5ns1r.cn |
心率低是什么原因hcv9jop7ns5r.cn | 蚧壳虫用什么药hcv9jop3ns2r.cn | 甲亢是什么意思hcv9jop6ns7r.cn | 副乳是什么hcv7jop4ns6r.cn | 穿山甲用什么中药代替hcv8jop9ns4r.cn |